top of page
台灣
搜尋


趁記憶尚未消失之前
趁記憶尚未消失之前,寫些什麼把今晚記下吧。 心裡兜記著認識陳珊妮的第一首歌〈來不及〉。〈美麗的女生〉陪了我走過好長好長名為「學習喜歡自己」的路。聽著她的歌也都十幾年過去了,只是彷彿都只是昨天而已。 與吉他手Eric徐研培兩人編制的簡配演奏,返璞歸真地唱著自出道以來至2013...
2020年9月5日


《給喬的讚歌 Ode For Joe》巡迴演出最終場@台北享巷
自認是「爵士副食品班」聽眾(對,是寶寶在吃的那種),追隨著薩克斯風樂手的腳步,來到了《給喬的讚歌 Ode For Joe》巡迴最終場,進行學習與長大。 還好有Google導航,讓路痴在嚴酷夏日裡,得以悠閒且自帶微風地,輕鬆來到演奏會地點。新地點的探險,期待的心情像電梯門聲的...
2020年8月8日


宜蘭散步旅行—頭城・蘇澳・羅東
第一次到宜蘭散步旅行,「火車行到伊都,阿末伊都丟,唉唷磅空內⋯⋯」心裡愉悅地哼著宜蘭民謠,看著窗外沿路好風景,龜山島俏皮地清晰可見,心也跟著開闊起來,將連月來的忙碌與近日的小挫敗鬆緩拭去。 文化景點與看山看水向來是旅行重心,一嚐當地日常食物更是心之所向,不想像跑業務衝業績般...
2020年7月7日


採訪陳建騏
好久沒有在假日出班,採訪當日下著大雨。 從來沒有想過有機會採訪到陳建騏老師,在正式採訪前先與攝影師在現場勘景後,趁著空檔和他閒聊。 我:「老師,我在很久之前有看過你還是樂手的現場喔。」 騏:「喔?是綺貞嗎?還是娃娃?」 我:「是在屋頂音樂節。」...
2020年7月1日


85年前‧看不見的足跡
華語流行音樂的開始可以追溯到從民歌,據說台灣的搖滾樂可以從二戰時美軍在台音樂俱樂部開始,那麼爵士樂怎麼來台灣呢?就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看到了一則PO文,宛若發現新大陸般的驚嘆,於是快手地購買。 私心地把這張《看不見的足跡》當作是這陣子連續的專輯心得壓軸,因為這是目前少見的尋根...
2020年5月16日


鍾玉鳳《擺 Pendulum》
身為中國文化經典樂器之一的琵琶,距今應該有超過兩千年的歷史,唐代白居易名作《琵琶行》連結,特別是那「千呼萬喚始出來,猶抱琵琶半遮面」名句深植民心,甚至還有古典美人的遐想。 這樣有著強大文化背景的琵琶,長期被框在國樂範疇。然2018年金音獎「最佳樂手」得獎名單裡,出現了令我感...
2020年5月11日


阿洛《氣息》
某日隨性選了廣播節目來聽,順著訪談內容竟不知不覺地起雞皮疙瘩之外,眼睛還不中用地微濕了。查明專輯資訊後在2019年底入手。 「這一路,音樂就是一條路,像祖先曾經航行的紋路一樣。」這摘自專輯內文的一段話,揭示了專輯的起源。以台灣為出發點,以語言的根為指引方向,透過南島語系的脈...
2020年4月25日


廖士賢《西部》
2019年,廖士賢的作品在台灣音樂圈裡像個黑夜刺客,在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的「2018年10大專輯」拿下一席,金音獎與金曲獎都有攻城掠地成功的戰跡。 以「壯闊如史詩般的優雅」是這張專輯得獎的評語,費了一番周折才買到,閉上眼靜下心聽著《西部》,拾起對嘉義的愛與愁。聽著這專輯,腦...
2020年4月23日


佛跳牆《BJ4》
2019年底給自己的禮物裡,還有好幾張專輯聽了還沒寫心得的專輯,佛跳牆的這張《BJ4》即是其中一張。 絕對不是因為愛吃才知道佛跳牆,而是身為金曲獎頒獎典禮的忠實觀眾,只要有入圍或得獎的多少都會有印象,更別說這樂團裡成員都是華語樂壇裡相當厲害的音樂人。只是接觸萬物都是講求緣分...
2020年4月8日


Go Go Machine Orchestra 《Time》
時光倒轉,回到2019年11月14日的夜晚,一下班就直奔新興音樂展演地Nuzone,那是位於市民大道旁,只有單部電梯進出的大樓空間。這領域長期被建設公司圈養,被規劃成高級精品等級的商辦住家合一空間,前身還是個美術館。 2019年第十屆金音獎規劃出了一系列名為「Asia...
2020年4月6日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