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台灣
搜尋


謝明諺與日本自由爵士傳奇《Punctum Visus - 視角》專場@玉成戲院
「什麼!?25分鐘過去了!?」還不相信樂曲已經無情結束來到中場休息,友人回應我:那代表你跟著音樂家們進去了。進去哪裡?在演奏家們一來一往之間的心領神會對話樂句裡。 每種音樂都有它不同的面貌,與自由劃上等號的爵士也是,之所以自由是因為樂手們彼此開放聆聽,在同個主題(框架下)展開對話,尊重彼此的發表語彙,使參與對話的人能暢所欲言。爵士樂的自由也在它多樣的款式展現,有濃情蜜意、苦悶沉重、痛苦吶喊、壯烈激情、輕快雀躍、流行親民等等都有,但充滿衝擊感富有探險氣質的「自由爵士」,因為鮮少聽眾面前發聲演奏,在台灣存在感就顯得低落。起初,我也曾誤會爵士樂脫離不了豪華大樂隊、三到五人重奏或獨奏,曲目內容不外乎古早爵士經典、流行歌曲改編或樂手創作等,2019年因為觀賞游牧影展引進 《前衛爵士米爾福德 MILFORD GRAVES FULL MANTIS》紀錄片 ,推進我對爵士樂有更多一點的認識,接觸其邊陲一角。 影片中的主角MILFORD和我熟悉的西裝筆挺、笑容可掬、光彩亮麗的爵士樂演奏家有著巨大差別,一身隨興瀟灑還有不修邊幅的大鬍子與爆髮,散發出濃厚的流浪
10月27日


《有毒的男子氣概》—給現代男女一則關於前世今生未來的忠告
隨著科技進步與觀念滾動式流動,見證著關於性別議題與傳統產生巨大變革,活在「前不見古人,後不見來者」當代社會意識裡的Me,好奇著生活周遭那些「厭女情節」單純只是討厭而已嗎?還是有隱藏什麼?在追求兩性平等的現代,為什麼還是能輕易聽看見壓迫、令人窒息的大男人主義式行為與談話?能找...
9月23日


我們六個
第一次看大愛劇場《我們六個》,意外他們願意拍攝含有其他信仰內容的作品。悲劇負擔的任務就是要讓大家哭,好宣洩生活裡的苦,如果為劇情感動甚至流淚,除了感同身受,或許是恰巧與我們的人生重疊而得到驗證。 完美爸爸為何願意渣?...
9月19日


我的家族四部曲—恁的時代,咱的歌
幼時觀看午間或晚間的閩南語電視連戲劇時,片頭片尾會出現的作詞人名字「 林煌坤 」,過了30幾年後,這個陪伴我長大的名詞,在2022年3月20日的音樂故事沙龍,在我眼前變成立體的人。「是個幽默風趣、心態年輕、謙虛又氣質很好的長輩呢!」是當時第一眼印象的OS,那天聽了老師與姚謙...
7月16日


與林小姐們的台灣徒步旅行—第一次白沙屯媽祖進香
倘若我們都同意「信仰的最終目的都是要人向善有愛,晉升靈魂心性的純粹」,那宗教活動的目的,就是讓找不到方法的人們有方法跟隨實踐,使生命圓滿豐富。從來都是人在分別計較高低貴賤,不是神。 大概是變成中年婦女之後,對於生命稍縱即逝的感觸越來越深,那種「不知道日常跟無常誰先到」的...
5月8日


玉山初體驗:主峰+北峰 Get!
美麗的大好晴天~好美的玉山。拍攝地點:北峰 誰再嗆我: 你先去攻頂過玉山主峰再來跟我談,哼! = =+ 玉山主峰+玉山北峰,達成! 登山對我來說,它的魅力不在於跟誰比蠻力或比成就,是自我修練之道,也是認識臺灣的實踐。登山的成就,在於你準備了多少、願意做多少,那份成就與...
4月28日


貓步漫遊河內 —深夜的爵士樂聲(完結篇)
在台北征戰生活的日子,開始有點餘裕時,選擇滿足大學時代想要感受體驗的夜貓生活—跑Live house。規劃這趟旅遊想著:既然是越南首都,會有當地的夜生活娛樂,當地人總不會天天泡在啤酒街(喂)或夜市吧。 Google搜尋帶我找到BINH MINH JAZZ...
4月15日


貓步漫遊河內—當地人都愛的下龍灣
連當地人都讚譽的下龍灣Ha Long Bay,隨著購買的one day tour安排,搭乘著大巴士,歡樂前往。行車約過2個小時半後,抵達港口,準備搭船出海去~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名單的下龍灣,由上千個小島散落組成,核心島嶼有775座,眼前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小島,層層疊...
4月15日


貓步漫遊河內—文化篇
・水上木偶戲 因為水災氾濫造成的農閒娛樂,最後變成越南傳統文化。木偶操作精細,視覺效果豐富,舞台兩旁有樂師現場演奏傳統樂器、吟唱與適時配音,相當有趣。 ・玉山祠 1865年興建的玉山祠,是在湖中玉山島上的一座道觀,供奉祭拜關聖帝君、呂洞賓與民族英雄等。內有得月樓、敬字亭...
4月15日


貓步漫遊河內 —飲食篇
・河粉 越南經典,河粉(越南文:Phở,唸音接近佛,ㄜ音加重),一定要吃!基本款有牛肉河粉(Phở bò)、雞肉河粉(Phở gà)。清澈甜美的湯頭、如陽春麵寬度的米粉條,鋪上肉,再撒滿整碗的蔥、香菜與些許羅勒,食用前淋上檸檬汁,就是一碗最接地氣的平民美食。 ...
4月15日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