謝明諺與日本自由爵士傳奇《Punctum Visus - 視角》專場@玉成戲院
- cat16punk
- 10月27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「什麼!?25分鐘過去了!?」還不相信樂曲已經無情結束來到中場休息,友人回應我:那代表你跟著音樂家們進去了。進去哪裡?在演奏家們一來一往之間的心領神會對話樂句裡。
每種音樂都有它不同的面貌,與自由劃上等號的爵士也是,之所以自由是因為樂手們彼此開放聆聽,在同個主題(框架下)展開對話,尊重彼此的發表語彙,使參與對話的人能暢所欲言。爵士樂的自由也在它多樣的款式展現,有濃情蜜意、苦悶沉重、痛苦吶喊、壯烈激情、輕快雀躍、流行親民等等都有,但充滿衝擊感富有探險氣質的「自由爵士」,因為鮮少聽眾面前發聲演奏,在台灣存在感就顯得低落。起初,我也曾誤會爵士樂脫離不了豪華大樂隊、三到五人重奏或獨奏,曲目內容不外乎古早爵士經典、流行歌曲改編或樂手創作等,2019年因為觀賞游牧影展引進《前衛爵士米爾福德 MILFORD GRAVES FULL MANTIS》紀錄片,推進我對爵士樂有更多一點的認識,接觸其邊陲一角。
影片中的主角MILFORD和我熟悉的西裝筆挺、笑容可掬、光彩亮麗的爵士樂演奏家有著巨大差別,一身隨興瀟灑還有不修邊幅的大鬍子與爆髮,散發出濃厚的流浪者氣息,明明居住在都會區卻住處充滿叢林感。身為鼓手的他,醉心研究節拍的有機自然感,最驚訝的莫過於他為了向法自然,竟認真觀察效仿螳螂的姿態,令我腦洞大開,立即浮起早年的功夫電影《蛇形刁手》,成龍飾演的主角為了報仇,最後的閉關修練就是觀察眼鏡蛇攻擊的型態動作,從中研發練就出一套新拳法,一舉打敗壞人而雪恥成功,影片中MILFORD的舉止就如同成龍打起蛇拳般,將螳螂瞄準獵物準備出擊而擺動捕捉足的韻律融入於打鼓時的身體,拓展獨特且充滿生命力的節拍。還記得當時走出戲院的感受,因為過於震撼帶來迷麻感瀰漫全身,不得不在西門町街頭吹風發呆舒緩半小時,才能清醒地徐步前往捷運回家。這觀影經驗建立了我對自由爵士的初步認識—以開放對話為前提,致力探索聲音的有機性與自由界線的大冒險。
於是,自以為是的想著:主旋律像是一條清晰明顯的路徑建立方向,引領聽眾聆聽時前進到預設位置攻頂;沒有明顯主旋律組成的音樂,聽眾則像在身處陌生森林裡,需要緊跟著演奏家的心共同穿越森林,勇敢尋找造路,走出一條陌生但精彩的野徑。
「自由爵士」的樂句是化繁為簡,在看似毫無章法的狀態裡,音樂家彼此良性競爭之下出招比武,以默契在歌曲行進中自動發聲補位、平衡較量,來往間像是一次又一次的核融合作用,爆發出巨大能量後又回歸寧靜,如此循環。
湊熱鬧的我,看著神仙們擺陣鬥法甚是精彩,具象形容的話,就是由李連杰飾演張無忌的經典電影《倚天屠龍記》,他扛著九陽神功的真氣與玄冥二老對戰,只見他們邊戰鬥邊噴氣功,大概就是這畫面。利用中場休息期間起身走看音樂家們使用的兵器,明明對樂器沒有太多研究還是看得津津有味,耳邊突然飄蕩起幼年被奶奶拿著竹條追打時念罵著:「手賤tshiú-tsiān,耍ga無物件通耍ni!(手在癢,是玩到沒有東西可以玩了嗎!?)喔,鼓組在銅拔上多加了一個刻意反放的銅鑼,還真的非常態性設置,還有頌缽與跳脫常見、我無法喊出名字的木質或金屬物件,都在這場即興演出時出聲出力。嗯,他們應該是一群真得很用力玩的音樂家,方才演奏時謝明諺吹奏得過於投入忘情,眼鏡瞬間安全降落在地毯時,他不為所動的持續在狀態內吹奏著;貝斯手必須得在緊密的行進中抽空擦汗與擦拭琴弦上的汗水;吉他手聚精會神地講究每次出手的聲響,傳奇本人強悍地敲打著挑釁的節拍⋯⋯

就在這次聽完現場即興的自由爵士後,不再像當初看完電影時那麼茫然無助,反有一種能量爆發的充滿感,應該是我有長進吧。如果說,欣賞的音樂家不自滿眼前成就,持續地探索挖掘更多音樂上的可能性而有所成長,那麼跟隨的樂迷是否也會因此跟著成長呢?很期待自由爵士的冒險、無所畏懼的精神在台灣深根。
謝明諺與日本自由爵士傳奇《Punctum Visus - 視角》專場
謝明諺 Minyen Hsieh|Tenor & Soprano Sax
山崎比呂志 Hiroshi Yamazaki|Drums & Percussion
大友良英 Otomo Yoshihide|Guitar
須川崇志 Takashi Sugawa|Contrabass
玉成戲院・2025/10/19 20:00











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