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我的家族四部曲—恁的時代,咱的歌

  • cat16punk
  • 7月16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ree

幼時觀看午間或晚間的閩南語電視連戲劇時,片頭片尾會出現的作詞人名字「林煌坤」,過了30幾年後,這個陪伴我長大的名詞,在2022年3月20日的音樂故事沙龍,在我眼前變成立體的人。「是個幽默風趣、心態年輕、謙虛又氣質很好的長輩呢!」是當時第一眼印象的OS,那天聽了老師與姚謙兩位作詞人精彩的分享,度過相當輕鬆有趣的午後時光。

「有緣躲不開,無緣碰不到。」

前些日子將林老師著作《我的家族四部曲—恁的時代,咱的歌》購入到手,這篇幅長達近400頁,參雜鄉土奇談、真偽野史趣聞,橫幅長達150年的家族半記事小說,好讀順暢、生動活潑、真情流露兼具節制理性,該來點成人情愛場面也是寫得適合雅俗共賞,不得不佩服老師的才華洋溢與寶刀未老的功力,畢竟《豬哥亮歌廳秀》一千多集的劇本,以及多首經典華語歌詞都是出自他手。

故事時間軸線從1875年跨越至今,內容可見清朝漢人勇渡黑水溝的艱苦移民軌跡,《斯卡羅》、《聽海湧》、《KANO》、《藏畫》、《牯嶺街少年事件簿》、《返校》、《男朋友.女朋友》等等電視電影與舞台劇作品背後敘述的時代背景,如同拼圖般一片片地集結在這書裡,跟著作者的步調,神遊150年台灣史,清楚感受林老師一家如何以清朝移民身分變成深愛台灣的番薯仔囡,成為血肉傳承的身分認同,「因果除了是宗教、道德,因果也是物理、化學」是用家族史提煉的通透金句。

「愛和喜歡有什麼區別?

如果妳愛花,妳會替它澆水;如果妳喜歡花,則會摘下它。」

本書第四章,老師講述自己故事章節改為劇本形式繼續說故事,讀起來依舊順暢有新鮮感,字字珠璣。內容揭露了四段專情浪漫情史與事業如何發跡,敘述當時社會主流的意識形態怎麼影響人們的婚戀生活、省籍情結,政治如何箝制視聽娛樂的發展,打壓歌與歌者的生存等,雖然是輕描淡寫,但以老師的生命歷練與順著阿公阿爸走過的路累積而來,更有感觸感嘆。對歌謠的喜愛與熟悉度,一方面是家族遺傳基因,一方面也是愛,在書中都一覽無遺。

「因為我的腦袋有靈感,所以我的銀行才會有存款。」

這本書讀起來以為只有歷史,實際讀到還有作者鮮明風趣又嚴謹的措辭,以及更內在的靈魂樣態——善良與愛台灣。看完唯一殘念是:徐州啥鍋居然歇業了,在台北哪裡還可以吃!?

留言


感謝您。

2025 © Monica Cat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.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