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台灣
搜尋


四月刊製作後記
*未演先淚崩 四月號製作時,因為看了內容大綱淚崩嚇到同事。 《當我提筆寫下你:你就來到我面前》是知名作家張曼娟的作品,一看到這書名,立馬起雞皮疙瘩。 透過宋如慧所著《 見字如晤 》,認識秦嘉與徐淑這對佳偶的書信往來片段,惹了我眼淚奪眶,直呼:媽呀!好感人呀!...
2019年4月1日


三月採訪後記
因為採訪才第一次踏上彰化市,真是感到汗顏。很妙的是,彰化這城很容易在旅遊清單上忽略過,眼睛轉了一圈,也不知道為什麼(笑) 和主編討論著三月內容時,其實很擔心會與上月內容重疊,畢竟一個城鎮生根存在或文化孕育,都得依賴吃與交通。吃跟市場的關係息息相關,而文化散佈跟交通(巷弄)相...
2019年3月1日


如水之音・南方靈魂
在樂器尚未發明前,天地間最純粹的音樂是什麼?我想那應該是蟲鳴鳥叫、風吹雨滴等大自然的聲響以及人聲。我們常會覺得誰說話好聽、好甜美,說話的「抑揚頓挫」就是節奏。只是說話發出聲音簡單,要在無樂器伴奏之下要維持音準節奏甚至他人合唱就難。 歐開合唱團,是台灣元老級的阿卡貝拉(a...
2019年1月23日


臺灣豫劇團《蘭若寺》
首次踏入劇院看豫劇,有一種成就達成的感覺! 《蘭若寺》取材中國經典文學《聊齋異誌》的〈聶小倩〉篇,對,就是那個小倩!最被廣為人知的,莫過於香港拍成電影《倩女幽魂》,成為許多人心中的經典!例如張國榮飾演的寧采臣,王祖賢飾演的小倩,還有午馬飾演燕赤霞,是不是很經典!...
2019年1月13日


設計 Design デザイン.彭星凱
彭星凱是定時追蹤的台灣一線設計平面設計師,作品多見於書籍封面、裝幀與商品包裝等。別於其他廣為人知的中生代一線設計師,他將許多精力落實於設計教育上,較少浮出螢光幕前、代言商品,亦或者把自己當作商品。「用作品發聲」是他的堅持。最廣為人知的作品,應該是黑松沙士的新包裝 ...
2019年1月3日


第一次東港迎王
話說「人在江湖走,學長要有」!會有機會參與這次迎王,一切都是因為學長,孜孜不倦、堅定且熱愛的家鄉文化,在臉書中細說宣導這迎王祭典禮的細節禮儀。心想真的有這麼厲害嗎?如果不是這次親臨參與,都不知道學長好威!迎王真的很厲害!...
2018年11月12日


把自己的文化穿回來
被稱為客家花布的台灣花布,是見證台灣早期純樸農村社會時的情感傳遞、寄情於物,轉成具體的文化符號樣式。 豔麗綻美、花開富貴的圖案成為女子嫁妝,是一種對未來幸福的期盼延伸; 延綿不絕、生命力旺盛的連續圖案印製在寢具用品上,也是情感的隱喻期待。 看到花布,就想起了溫暖的奶奶。...
2018年10月6日


香港行
在三月初去了香港,進行四天三夜的玩耍。香港有什麼好玩的?有!當然有!不只是Shopping、Disney與美食而已,還有人文與風景! 【港式本色:快與準】 香港由金融起家,對於數字與時間十分敏感,也或許因為這樣,民族性格中,人人都有著「快與準」的習慣效率。...
2018年5月30日


音樂記事—以詩入歌
因為編輯四月份雜誌之故,接觸了六神磊磊著作《翻牆讀唐詩》,看不到一頁就決定收編入庫。他那用淺白幽默加上類戲劇的旁白方式,輕鬆解析了唐詩與其詩人的歷史背景,讓唐詩的解讀不再只是枯燥無聊的艱深字意,且更深入瞭解其意涵與當時的史蹟,很精彩、輕鬆入口沒負擔。...
2018年4月27日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