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別所誠洋與好朋友 Bie Suo & Friends《歌曲走私者 Song Smuggler》

  • cat16punk
  • 2024年8月30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關於音樂,雖然現在已經模糊了「獨立」與「流行」的邊界,但所謂「大眾」與「小眾」依舊存在,因為跟受眾/市場有關。而這張《歌曲走私者 Song Smuggler》即是小眾之作,我偏差的想,或許也跟主奏樂器—愛奴琴有關。

 

愛奴琴(TONKORI,トンコリ)來自日本北海道原住民「愛努族」的傳統樂器,是沒有音格的五條弦撥彈樂器。喜歡去日本旅遊的台灣人,北海道向來是熱門旅遊景點之一,應該沒有印象日本有原住民,甚至在國境之內也不見得宣傳保護該族文化與特色,相較台灣對於原住民族文化的看待與政策,可以感受到愛努族的相對弱勢。

 

《歌曲走私者 Song Smuggler》專輯,是別所先生的第五張創作專輯,而愛奴琴即是他創作所用的樂器,為了發行宣傳專輯,在台灣有一系列的小巡演,我有幸參與台北貢寮站的演出,第一次聽見看見愛奴琴的樣貌與聲音。暱稱「小穀倉」的狸和禾小穀倉是台北貢寮站演出場地,位於貢寮老街,當天坐在海景第一排的我,面對兩人編制—愛奴琴+大提琴/打擊的不插電組合,讓音浪全面的撲打身上。反覆撥彈的愛奴琴蕩漾出泛音結合了無限循環的Looper效果器,充斥著迷幻感堆疊出獨特的聲音場域,在水泥粗胚的牆面下,聲音反射回彈提供的聲音出乎意料地好,愛奴琴的聲音特質算是有明顯接收,建立了音色印象。

 

是日本人但非愛努族人的別所先生,因為喜歡愛努琴而使用它為創作演奏的主要樂器,其演奏手法讓我的記憶手臂打開久遠微小的印象抽屜,挑出了簡約主義(Minimalism,又譯:極簡音樂、低限音樂)這名詞,想了一下又消化一下,感受出兩者的不同。

 

巡演編制的聲音內容跟專輯大部分會提供不同的樣貌,在《歌曲走私者 Song Smuggler》也是。Play鍵按下飄逸出的旋律瀰漫著民謠搖滾氣味,演奏樂器加入了電吉他、貝斯與鼓組,展現層次更豐富濃厚的聲音表現。喜歡〈生命の花 Flower of life〉帶來的朝氣希望;專輯收錄的沖繩民謠〈月ぬ美しゃ〉描繪出與平安隆先生在《雲遊びCloud Wandering》演奏的,無論是樂器聲響、曲風等,各有不同精采詮釋。

 

聽著聽著反而心中浮現出「曲風是否就決定了樂器音樂的表情與存在感」的自問自答劇場,開始擔心害怕起來,是否用著刻板印象看待愛奴琴應該要呈現的姿態—愛奴琴的聲音跟木吉他、電吉他或其他弦樂器有甚麼?為什麼非他不可?它適合的曲風一定要是世界風格嗎?或者創作者藉由愛努琴的特殊背景想要展現甚麼呢?……一連串的為什麼注視著我這位音樂小白(癡),而這些是這專輯給我的獲得與禮物。

Comentários


感謝您。

2025 © Monica Cat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.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