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台灣
搜尋


為臺灣設計找出口—臺灣設計口
若你是平面設計領域相關的人,必定知道林磐聳教授。 臺灣平面設計教育名家,2007年榮獲國家文藝獎美術類得主—林磐聳教授,是目前國家文藝獎最年輕、也是唯一一位設計家。 具有國際聲譽的林教授,多年來參與許多國際設計事務,包含2008年的北京奧運視覺識別系統的建立等。他曾在文章表...
2021年9月8日


自言自語的音樂書寫
曾看過一篇文章才得知,原來人們口中的靈感女神Muse繆思,是古希臘神話裡統領藝術的9位神祇總稱,分別掌管繪畫、文學、雕塑等等不同領域。古希臘社會文化裡,音樂擔任了藝術教育重要的傳遞媒介,Music也是從Muse演變而來,有密不可分的關係。順帶一提,匯集繆思的地方在哪裡呢?是...
2021年8月31日


打開眼界的電影
應該是2000年間,在台南唸書、不擔心膠原蛋白流失的我,每兩個禮拜就會回「嘉」一次。某個星期五夜晚,電車到站後步出車廂,看見隔著幾條鐵道的彼方有一群人正在觀賞大布幕投影,那方傳來了聽不懂的國外語言與音樂。估計著還有時間,便索性讓好奇心牽引,往那方向前進。 ...
2021年7月18日


仙女日常奇緣:藝術家倪瑞宏的女子妄想
有「仙女藝術家」封號的倪瑞宏,為了完成論文,在擲筊取得媽祖認可,順利成為宮廟節慶期間限定的仙女之位,就此踏上落入凡間的仙女一途。這本書即是以她的論文為基底書寫而成的「低而不俗・趣味惡搞」鏘書。從去年四月入手,就在今天早午餐時光悠閒的歡樂時光看完。...
2021年6月18日


格外品的非虛構寫作
文字的功用不只是寫心得而已,特別是要把聽到的故事轉為文字,具有紀錄、考證的功能時,就進入了一個領域—非虛構寫作。 什麼是非虛構寫作?繕寫的題材有所依據,如:人物傳記、各式各領域專訪與遊記都是,能延伸到日常的電子郵件等。在這有所本的根本之下,怎麼讓人通順地閱讀、清楚文章脈絡與...
2021年6月17日


2021TIFA阮劇團《十殿》
一直知道阮劇團,謝謝TIFA,讓我有機會看他們的作品。 然後想說,我以嘉義人身份要跟阮劇團說:謝謝你們的堅持,你們真的是嘉義之光!開心也感動嘉義文藝圈有你們,期待你們繼續邁進,變成台灣數一數二的強悍台語劇團。 阮劇團的《十殿》作品,有分「奈何橋」與今天看的「輪迴道」篇,謝謝...
2021年4月18日


無垢舞蹈劇場《花神祭》
第一次欣賞無垢舞蹈劇場的作品,這部經典的《花神祭》可是久仰大名超多年了啦!果然,百聞不如一見,驚艷絕美、照見寂然。真的好看,作品本身很有靈性呀! 葉錦添設計的服裝也太美了,燈光設計也好美,舞者的肢體也超美(跳慢比跳快更困難許多),聲音設計也很美,音場也好好,打造了屬於無垢的...
2020年10月31日


雲門舞作《定光》
入山,定魂綻靈光——定光 因為看過鄭宗龍舞作《毛月亮》,深深被舞作裡「因月暈著魔」散發的肢體魅力、音樂、服裝等整體美感吸引,在他接下雲門藝術總監之後推出的第一部作品《定光》開賣之後,立馬手刀搶位。 「似符號似儀式的肢體,解構與破壞狂野的舞蹈語言,拓荒身體與舞蹈的可能性。」這...
2020年10月5日


《給喬的讚歌 Ode For Joe》巡迴演出最終場@台北享巷
自認是「爵士副食品班」聽眾(對,是寶寶在吃的那種),追隨著薩克斯風樂手的腳步,來到了《給喬的讚歌 Ode For Joe》巡迴最終場,進行學習與長大。 還好有Google導航,讓路痴在嚴酷夏日裡,得以悠閒且自帶微風地,輕鬆來到演奏會地點。新地點的探險,期待的心情像電梯門聲的...
2020年8月8日


宜蘭散步旅行—頭城・蘇澳・羅東
第一次到宜蘭散步旅行,「火車行到伊都,阿末伊都丟,唉唷磅空內⋯⋯」心裡愉悅地哼著宜蘭民謠,看著窗外沿路好風景,龜山島俏皮地清晰可見,心也跟著開闊起來,將連月來的忙碌與近日的小挫敗鬆緩拭去。 文化景點與看山看水向來是旅行重心,一嚐當地日常食物更是心之所向,不想像跑業務衝業績般...
2020年7月7日


鍾玉鳳《擺 Pendulum》
身為中國文化經典樂器之一的琵琶,距今應該有超過兩千年的歷史,唐代白居易名作《琵琶行》連結,特別是那「千呼萬喚始出來,猶抱琵琶半遮面」名句深植民心,甚至還有古典美人的遐想。 這樣有著強大文化背景的琵琶,長期被框在國樂範疇。然2018年金音獎「最佳樂手」得獎名單裡,出現了令我感...
2020年5月11日


阿洛《氣息》
某日隨性選了廣播節目來聽,順著訪談內容竟不知不覺地起雞皮疙瘩之外,眼睛還不中用地微濕了。查明專輯資訊後在2019年底入手。 「這一路,音樂就是一條路,像祖先曾經航行的紋路一樣。」這摘自專輯內文的一段話,揭示了專輯的起源。以台灣為出發點,以語言的根為指引方向,透過南島語系的脈...
2020年4月25日


《林園水塘部》
去年聖誕節給自己的禮物,趁著年假窩在沙發上讀完了。挺有趣的「日皮法骨」的翻譯小說,303頁,花了將近10~12小時啃完。會買的原因,很單純地被封面給吸引,覺得好美好有畫面。但是,這不是一本鹹濕小說啦,不要被封面優美的圖給騙了(認真)但是也不是一本適合全家大小的小說,接近輔導...
2020年4月5日


採訪柯師傅
今年過年前的趕稿期大忙,因應過年特別早而整個作業都提早。採訪的前一日還加班到凌晨,但為了這採訪,讓神經很大條的我皮繃得比以往更緊,一改暗光鳥的習性早早入眠,深怕出錯失禮。 當日陰天毛毛雨,是我討厭的典型台北冬季冷雨天。比約定時間提早抵達些時間,快快嗑掉三明治與熱咖啡,一切整...
2020年3月1日


2019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 徐崇育&Harlem Inc.爵士樂團《重返哈林》Harlem Legacy:Back to St.Nick's Pub
有一種幸福就是,成為喜愛的演出一部份。 Becoming a part of the show you love, is a kinds of happiness. 這句話,是為上星期日(8月4日)的《重返哈林》演出所下的註解。...
2019年8月12日


原來,我們的採訪作業做得很細
採訪當日巧遇萬安演習,天空還突降大雨!一下子台大校園裡就多了許多小水池,攝影師卡在車上。看著大雨,心裡默默想著:「這雨這氣氛,跟本期主題又有呼應了。」那是一種迷濛之中的探索,又像在等待著放晴的奇蹟,這樣的生命巧合自今年起開始,不禁覺得有趣。...
2019年7月1日


清邁之旅第四篇—關於信仰
對於信仰,人們相當仰賴可見可摸的「事實」存在強化而心中依託,建築就是最好的表徵。泰國是佛教國家,清邁因13世紀泰北地區有「蘭納王朝」建國,因此有更多異於曼谷的豐富古蹟建築存在。 既然來到佛教國家,不參觀一下人家的經典佛教建築,怎麼叫接地氣呢?...
2019年4月25日


清邁之旅第三篇—夠LOCAL才有趣
對於旅行,喜歡在過程中探險發現、與當地人交流體驗日常、品嚐風土,感受別於家鄉生活。 *Jing Jai市集 深根清邁、固定星期六日上午舉行,集結二手物、自創品牌與小農的市集。 抵達時,瞬間懷疑是否來錯地方。在台灣只要有辦市集外圍一定鬧轟轟、停滿的汽機車。在這裏,市集裡悠閒人...
2019年4月24日


清邁之旅第二篇—用咖啡跟世界 Say Hello
平日一天一杯咖啡的我,在清邁遇見一家讓全世界旅人都不允許錯過的咖啡店。離飯店步行約8分鐘即可抵達的Rist8to咖啡店,以美不勝收的拉花聞名。Rist8to目前有4家店,到訪的是位於尼曼區創始店,其中一家負責烘豆。店老闆Arnon在澳洲學習了四年,2011年回到清邁。一本厚...
2019年4月23日


清邁之旅第一篇—吃就對了
清邁之旅是給自己的禮物。之前兩次是跟團到曼谷,這城別於曼谷的繁華熱鬧,有著靜謚優雅、緩慢不躁的節奏。這趟旅行有太多驚喜感嘆與省思了,透過文字與影像來記錄。就在整理想法時發現一篇好像寫不完(驚),於是⋯⋯。 *前情提要 清邁位於泰國北部,隔壁清萊也是北泰古城之一。據報導htt...
2019年4月22日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