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入電影場景—靜浦部落
- cat16punk
- 2023年10月8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
行駛在中央山脈與太平洋中間的台11線,眼前風景盡是調色盤裡找不到的綠與藍,突然間,一道磚紅色的長虹橋闖進畫面,仔細一看,還有結束泛舟活動的人緩緩上岸。橋下滾滾奔流的秀姑巒溪發源於中央山脈東側,支流到花蓮瑞穗集合依地勢往東奔流,經過海岸山脈後,完成約104公里長征在此與太平洋匯集。秀姑巒溪出海時挾帶土石層層沖刷,經千年萬載的厚實堆疊出沖積扇,阿美族靜浦部落即在這塊肥沃土地居住生活。
漫步穿梭村落,寧靜悠閒愜意。「慢慢來」似乎是在花東地區人們的口頭禪,或更甚是不言自明的共同意識,指示標誌寫著「阿美族招呼語Nga’ayho」,溫暖提醒來此到訪的旅客,可以用在地語言與居民親切問好,也是一款軟性告知:尊重不同族群文化與生活。

高聳木製高台掛有褐色圓板,刻有表情的太陽圖騰,對每個注視它的眼神回應熱情的微笑,靜浦部落的太陽廣場(Niyaro no Cawi’) 即在高台旁鋪有橘紅色地磚的空曠場域,旁邊還有展示牌寫著「靜浦文化祭場kalikudaan no cawi」,另附說明告知旅客參觀須知。走進廣場接受風的吹拂,山的壯闊與海的奔放盡收胸懷,秀姑巒溪河床沙灘礫石粗曠散佈,河水在此轉身面向太平洋。腦內頻道切換,遙想百年先民如何勇渡奔越大海的漂流遷徙至南半球,輸出語言文化,使台灣成為南島語系的故鄉。
位於秀姑巒溪河口南端的靜浦部落,保有豐富的河口生活智慧,社區長年推動觀光導覽行程,帶領遊客深度體驗海岸阿美族的生活文化。來到名為「花花草草」的街邊店,店內販售簡易的咖啡點心,適合旅
客躲避豔陽喝下午茶。另有展示特色原住民風采的創作藝品,可以挑張繪有原住民樣式的明信片作為留念;店貓在走廊貓屋裡懶洋洋地打睏,店主人正熱情分享花東旅遊的資訊,包含在地文化故事等等,靜待人開口與之交流,必定能滿載而歸。
漫步於此,過度街巷,小黃狗吐著舌頭、哈著大嘴調皮地與我們擦身跑離,走在柏油路往右眺望大海,耳邊響起阿美族創作歌手Suming的作品《不要放棄Aka pisawad》的旋律,腦裡浮現電影《太陽的孩子》的海邊稻浪,「喔對,電影有在這裡取景」,電影劇情原形來自花蓮阿美族港口部落的抗爭事件為主軸,劇情支線牽涉到部落經濟發展、政策與法律規定的族群不平等、隔代教養與文化認同等,該電影在2015年第52屆金馬獎入圍三項大獎,最終拿下「最佳電影原創歌曲獎」,該曲還獲得2016年第27屆金曲獎「最佳年度歌曲」。
每次被台灣自然風景深深療癒時,我總是懷著滿滿的感謝走跳著。翻閱歷史、經歷故事現場而深深體認著:感謝台灣任何一支原住民族與願意投身努力、傳承守護族群文化智慧的族人,以及深愛這片土地而世居於此的人,台灣這塊土地的大山大水大海,沒有你們不會那麼美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