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貓步漫遊河內 —飲食篇

  • cat16punk
  • 4月15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・河粉

越南經典,河粉(越南文:Phở,唸音接近佛,ㄜ音加重),一定要吃!基本款有牛肉河粉(Phở bò)、雞肉河粉(Phở gà)。清澈甜美的湯頭、如陽春麵寬度的米粉條,鋪上肉,再撒滿整碗的蔥、香菜與些許羅勒,食用前淋上檸檬汁,就是一碗最接地氣的平民美食。

 

穿越拱門後隱身在巷弄的河粉店,小哥正辛勤的切牛肉片。點了一般碗的牛肉河粉,肉湯清香,湯面鋪著有調味過的熟肉片以及剛川燙熟的牛肉片,一片綠油油的香菜配料是必須,最在地吃法,會叫上一盤油條,讓油條吸飽湯汁後大口咬下,不禁讓我頻頻點頭,滿足,狠好吃,目前心中第一名。

 

這次旅遊,吃了街邊河粉(應該麵線)、小吃店河粉,以及飯店早餐版河粉,都合口味。最喜歡的莫過於有加油條的~讚讚!而且意外發現,他們的蛋都很好吃,沒有腥味。



・蛋咖啡

河內咖啡店的密集度多,跟台灣手搖飲店的密集度不遑多讓,不只觀光客,也坐滿當地人消費飲用。著名的蛋咖啡,據聞是殖民時期開始,當時越南取得牛奶不易,又想要來杯有奶泡的卡布奇諾,於是用煉乳、砂糖與蛋黃,打發成綿密的奶泡慕斯,仿造成奶泡效果,因此成了越南特色。

 

這趟旅程總共品嚐了3家蛋咖啡,有歷史最悠久的、路過隨性品嚐的,以及當地政府推薦的,各有千秋,個人還蠻喜歡的。熱的蛋咖啡,會裝在有熱水保溫的小碗裡端上,這是標準公式,冰飲的蛋咖啡就有些微變化。第一家蛋咖啡,充滿炭香焦糖味,表現出一種焦糖布丁感;第二家則是灑滿可可粉,喝起來有一種提拉米蘇的甜點感;第三家是發源店,奶泡濃密偏濕、蛋香充滿宜人,咖啡韻味偏厚醇,有成熟大人感。

 

順帶一提,也因為蛋咖啡,解鎖英式早餐中的「Baked Beans」,口感蠻奇特的,像是像吃挫冰的大紅豆餡變成蕃茄醬口味,保持豆子的口感,充滿罐頭味。




・日常與點心

路邊常見的炸圓球,外頭有沾滿白芝麻、糖粉與不沾,三種樣態,以為口味不同,內餡都是類似甜椰奶餡,有點油,但螞蟻人應該很愛。櫥窗內,擺著琳瑯滿目的炸物,看見大蝦在對我招手,嘴饞的點了,店家也隨性,大概只有點兩塊,索性用厚厚的衛生紙包起來送到眼前,不給紙袋包裝。路邊買烤肉也是,兩串也是要你手拿就好。咬下黃澄澄油亮的脆皮,內在口感接近加了椰奶可樂餅,兩隻蝦子肉質緊實,鹹口味,折合台幣約25一塊,划算。




米線、烤肉與春捲也是常見當地飲食,木瓜絲、羅勒葉、米線、魚露,都是不可或缺的食材。街邊攤上,點了牛肉沙拉、春捲與炸肉條,以樹薯粉製成的春捲皮包裹著羅勒葉、青木瓜絲與牛肉乾,沾點被花生粒淹沒的魚露,爽口;解鎖宵夜場快炒店,火鍋在酒精膏烈火加熱下,滾熱的湯伴隨著香氣,飄來混合著蔬菜、香菇與雞肉香,吹涼喝口湯試味道,入喉的滋味寫著「單純」,再配一口冰茶,啊~不錯捏~熱湯再配米線吃,好飽。

 

造訪位於11樓的餐廳,據聞躲著非常好吃的烤肉米線。餐廳就是有餐廳的水準,春捲洋溢著春天的氣息,包裹著花的繽紛與浪漫,賞心悅目也好吃。眼前吱吱作響的烤盤、一塊塊鹹香噴汁的肉,讓我好餓,服務人員溫馨提醒:米線、烤肉、紫蘇葉或羅勒,通通都要放進碗裡,沾著魚露一起入口,才是標準吃法,果真,好好吃喔(傻笑)。




・法式風味

在台灣流行的「越式法國麵包」,來到發源地怎麼可以錯過?剖開外酥內軟的法國麵包,放入鹹香的豬肚肉片與醃漬過的紅蘿蔔絲與木瓜絲,滿嘴爽朗美味,滿臉愉悅的笑容,是我的回應。

 

來到一家以酒藏豐富聞名的法式家庭餐廳,生意非常好。預約入座後,服務人員遞上菜單與酒單,酒單上有多達一百多種的紅白葡萄酒,標示清楚產地、口味與建議搭配的菜餚、價格等等,讓人一目瞭然,此外還有限時的飲酒馬拉松活動,對於愛酒人士來說是根本天堂。

 

精緻的法國餐點文化,也在越南落地生根,麵包與奶油水準都相當好,精巧的前菜、好吃嫩口的紅酒燉牛肉,細緻滑順濃郁的南瓜濃湯⋯⋯留給我美好的印象。



Comments


感謝您。

2025 © Monica Cat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.

bottom of page